抗衡「泛道德主義」、走向「多向度思維」
一直以來,華人社區內都有人認定加拿大社會已變得太自由,個人主義過度膨脹,而道德的約束力日漸式微。由同性婚姻、大麻非刑事化、安全注射屋、到賭場博彩的爭議,以至近日有關娼妓合法化的初步探討,都有不少社區中人從「傳統道德」的角度,反對各種政策的「自由化」趨勢,更甚者,政府被認為包攬「黃、賭、毒」三大害。批判的矛頭亦指向教育制度,認為學校缺乏為下一代提供道德標準的能力和勇氣。簡括而言,這種觀點描述的社會,正走向自我滅亡。從日常觀察所得,這種觀點甚有市場價值;它的支持者固然不遺餘力地透過公共媒體傳達訊息,同時,它亦成為批評政府--包括政客、官僚等--的利器。
上述觀點的基礎是意識形態而不是客觀分析的。事實上,前述種種問題,各有其前因後果,亦屬不同的社會範疇,當中涉及人權、法治、醫療健康、社會安全、及商業利益等價值的互動和衝突;籠统地定性為「道德淪亡」的後果,不只阻礙理性的討論,對問題的解決也起不了作用。這種泛道德主義的傾向,支持者中不乏社區有識之士,能夠利用其影響力,將觀點推而廣之。
華人社區內提供討論空間的公共平台〔public platform〕極為有限,商業團體及服務機構固然不少,但缺乏文化、教育或論政的民間團體,總令人覺得社區內產生不了多元化的發展。另一方面,日漸壯大的華語媒體,雖然對社區極有貢獻,又反過來令社區人士減少接觸非華語媒體的機會和意欲,慢慢形成「內困的文化圈」〔cultural enclave〕,使某類觀點能佔據這個具其影響力的平台,不斷循環再造〔recycling of viewpoints〕。
要抗衡這種影響,大概可從兩方面着手。個人方面,只要能力許可,最直接的是多接觸非華語媒體上的觀點,擴闊視野及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。同時,多跟同輩討論,從互動中理解問題的複雜性,走出「單向度思維」〔one-dimensional thinking〕的局限。群體方面,有心人大可組織起來,成立論政及各類文化、教育團體,爭取或發展表達意見的平台,達致「多向度思維」〔multi-dimensional thinking〕的目標。
因互聯網技術的發展,每個公民都可以利用網上的平台表達自己的意見,這絕對是簡單易行的第一步。例如近年出現的網上日誌〔weblogs〕,提供一個快捷的途徑,使任何人都可擁有自己的平台,與別人交流,只看我們是否加以利用。更進一步看,多元化網上電台的方興末艾,絕對有利「多向度社會」的發展,壓制「泛道德主義」的擴散。
上述觀點的基礎是意識形態而不是客觀分析的。事實上,前述種種問題,各有其前因後果,亦屬不同的社會範疇,當中涉及人權、法治、醫療健康、社會安全、及商業利益等價值的互動和衝突;籠统地定性為「道德淪亡」的後果,不只阻礙理性的討論,對問題的解決也起不了作用。這種泛道德主義的傾向,支持者中不乏社區有識之士,能夠利用其影響力,將觀點推而廣之。
華人社區內提供討論空間的公共平台〔public platform〕極為有限,商業團體及服務機構固然不少,但缺乏文化、教育或論政的民間團體,總令人覺得社區內產生不了多元化的發展。另一方面,日漸壯大的華語媒體,雖然對社區極有貢獻,又反過來令社區人士減少接觸非華語媒體的機會和意欲,慢慢形成「內困的文化圈」〔cultural enclave〕,使某類觀點能佔據這個具其影響力的平台,不斷循環再造〔recycling of viewpoints〕。
要抗衡這種影響,大概可從兩方面着手。個人方面,只要能力許可,最直接的是多接觸非華語媒體上的觀點,擴闊視野及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。同時,多跟同輩討論,從互動中理解問題的複雜性,走出「單向度思維」〔one-dimensional thinking〕的局限。群體方面,有心人大可組織起來,成立論政及各類文化、教育團體,爭取或發展表達意見的平台,達致「多向度思維」〔multi-dimensional thinking〕的目標。
因互聯網技術的發展,每個公民都可以利用網上的平台表達自己的意見,這絕對是簡單易行的第一步。例如近年出現的網上日誌〔weblogs〕,提供一個快捷的途徑,使任何人都可擁有自己的平台,與別人交流,只看我們是否加以利用。更進一步看,多元化網上電台的方興末艾,絕對有利「多向度社會」的發展,壓制「泛道德主義」的擴散。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